丁肇中今晨发布5年太空实验结果,颠覆人类对宇宙线认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当地时间12月8日(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2点)(AMS)该项目位于欧洲核心中心(CERN)发布了五年太空实验结果。

丁肇中今晨发布5年太空实验结果 颠覆人类对宇宙线认识!

阿尔法磁谱仪。图片来自网络

       部分结果显示:AMS铍的准确测量-硼流强的比例获得了关于宇宙线在星系之间传播时间的信息。测量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约为1200万年,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宇宙线的相对准确年龄;测量1650万电子和108万正电子显示,电子流强度不同于正电子流强度,行为随能量而变化。AMS的这一测量结果颠覆了以往实验结果,刷新了科学家对宇宙线的认识;利用3亿个质子事例,AMS结果表明,质子流强不能简单地描述为单一的幂律谱,质子能谱指数随能量而变化。这颠覆了人类以前对宇宙线的普遍理解。

       我们对宇宙线的认知从乒乓球扩展到足球量级

丁肇中今晨发布5年太空实验结果 颠覆人类对宇宙线认识!

宇宙射线。图片来自网络

       9日凌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AMS山东大学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林教授刚刚与远在日内瓦的丁肇中教授交谈。AMS这些准确而独特的数据涵盖了各种宇宙线粒子,不是扩大了人类的‘已知边界’,而是扩大了‘未知边界’,就像几万年前,我们可能只知道北京,但不知道上海,但通过了AMS我们不仅发现了上海,还发现了香港和新加坡……我们‘未知变已知’的领域已经扩大。程林说:这次用一个不太合适的比喻来形容AMS突破是,如果我们以前对宇宙线的认知是乒乓球的范围,现在已经扩展到足球的范围。

       据了解,宇宙线(即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是人类获取太阳系外物质样本的唯一途径,被认为是传递宇宙事件信使和发现宇宙加速器的探针。丁肇中认为,构成人类已知物质的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只占宇宙的不到5%,而宇宙中95%以上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被称为暗物质(包括暗能量)。暗物质不能直接观察,但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明显感受到。

       去太空寻找暗物质AMS,每天不断记录和收集数亿数据信息,前所未有的精度探测到宇宙线中正电子流强、正电子比例和反质子-以及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氦核等核子的流动强度,试图找到暗物质的线索。

       程林说:人类通过研究宇宙线来寻找暗物质,并根据电子、正电子和质子流强度的测量数据建立了许多不同的物理模型AMS突破在于它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索宇宙线,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物理模型,就像原来的‘X Y=Z现在发现不是这样,而是‘X Y=W用丁肇中先生的话来说,就是AMS经过五年的项目,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线的理解。

       五年实验结果包括若干重大突破

丁肇中今晨发布5年太空实验结果 颠覆人类对宇宙线认识!

图片来自网络

       据了解,丁肇中此次发布的太空实验结果,包括几大突破:

       测量1650万电子和108万正电子,AMS检测结果表明,电子流的强度不同于正电子流,随能量变化的行为也不同60GeV(GeV它是一个能量单位,表示10亿电子伏特。电子伏特代表电子在伏特电场加速后获得的动能)以上。正电子、质子和反质子的流强表现出与刚度相同的行为,而电子行为则完全不同。这个结果与以前的实验结果完全不同。

声明:本文内容采编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点击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vivst.com/8696.html

相关文章